短短三月杭州楼面价纪录三次刷新,上海土拍也备受关注

2025-08-01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次数:154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在短短三个月内,杭州今年的楼面价纪录已三次创下新高。自一月份的6.48万元/平方米起,杭州的楼面价“天花板”已飙升至目前的8.8万元/平方米。

3月28日,杭州举办了今年第十次土地拍卖活动,其中上城区和西湖区共推出了4块住宅用地,总面积达到了189亩,起拍总价高达94.4亿元。经过激烈竞争,这4块地均成功售出,成交总额达到了140.89亿元,整体溢价率达到了49.2%。

2025年第三批次的上海土地拍卖于同日结束,成功出让了4块土地,起拍总价更是达到了113.3亿元。

其中有2幅非常重磅的地块,也是引起了行业内的巨量关注:

一幅是上午开拍的静安大宁地块,起始总价18.79亿;

一幅是下午开拍的浦东北蔡地块,起始总价20.83亿。

参与本次竞拍的房地产企业,大多是业界熟知的常客,包括保利发展、华润置地、中海、招商蛇口、金茂、保利置业以及中国铁建等中央直属企业;同时也涵盖了建发、越秀、华发、北京城建等地方国有企业的佼佼者;此外,还有混合所有制企业绿城以及民营企业大华等;更有新加入的“生面孔”——长三角投资公司。

几乎每一轮“地王潮”,都和楼市复苏息息相关。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中,此前共经历了四次“地王潮”,具体年份分别是2005年、2009年、2013年和2016年。而今年,我们见证了这一现象的第五次出现,其显著特征是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以及部分实力较强的二线城市,而非普遍存在于全国范围内。与此同时,一些弱二线城市以及众多三四线城市的土地市场,交易活动依然以较低的价格成交为主,城市间的差异和分化现象愈发严重。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不容小觑,尤其在城市化步伐加快的当下,高品质地块的稀缺性愈发凸显。此外,庞大的人口规模也显示出对住房的持续旺盛需求。由此看来,房价的上涨并非无中生有。

必须承认,现在的房价让许多百姓心生畏惧,沉重的房贷负担如同巨石,让年轻人感到呼吸困难。尤其是在一线城市,许多人即便不吃不喝,也需要努力奋斗十年,才能拥有一套体面的住所。

房价的上涨并非毫无来由。随着土地资源的日渐紧张和建筑成本的不断上升,这两大因素共同奠定了房价上涨的基础。再加上投资者的投机行为,房价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狂飙。

房地产市场宛如一部永不停止的机器,投资者通过购买房产进行囤积,从而推高了房价;而房价的攀升又进一步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市场,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这种背景下,普通民众实现购房安家的愿望,似乎变得越来越难以触及。

市场的另一面

房价上涨的趋势并非坚不可摧。政府持续强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明确提出“居住而非投机”的方针,并实施了包括限购、限贷在内的多项政策。此外,科技的进步也在显著地转变人们的居住习惯。共享经济的兴起让租房变得更加方便,同时,年轻人对“买房梦”的看法也在慢慢改变,他们不再把购房当作人生中唯一的目标。这些变化相互作用,导致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所以,尽管目前房价持续攀升,但它的未来走向却充满了变数。

在传统的房地产观念里,“地王”现象常被视为房价上涨的导火索。地价是构成房价的关键要素,其上涨无疑会提升开发商的投入成本。一旦开发商以高价竞得土地,为了确保盈利,他们往往会将这部分额外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体现在房价的上涨上。在历史的地王热潮中,以2009年北京广渠门15号地块的身价暴涨为例,北京的房地产市场迅速迈入了每平方米单价三万元的行列。自那时起,土地价格的持续上涨带动了房价的同步攀升。在部分城市,地王项目周边的房价亦随之显著上涨。购房者在作出未来房价走势的预判时,常以土地价格作为依据。一旦出现地王,市场便会对房价的上涨产生恐慌情绪,这又使得购房者急于进入市场,进而加剧了房价的上涨势头。

从上海至成都,进而涵盖北京、杭州等城市,高品质土地的转手交易成为了业界关注的中心。此举亦引发了众多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激烈角逐。

北京部分二手房小区,成交价开始回升。

朝阳二手房,3月涨价30万以上成交的不在少数。

上海二手房热度攀升,不断刷新单日成交纪录。

连续3个周末单日网签量突破1400套。

杭州的顶级二手房价格显著上涨,尤其是奥体板块拍出地王之后,该区域的新建次级二手房的单价涨幅已经达到了每平方米3000至4000元。

剧情突然反转,买房人认可多出价,却没有房东愿意出货了。

去年950万的房子,今年1000万买不到。

2024年,未来科技城内众多住宅项目以“破发价”形式上市,目前其整体价格水平已平均上涨了100万元。

土地市场,正在重塑热点城市的房价体系。

现在地王频出,背后有三股力量在推。

首先,政策层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房地产行业如同身处重症监护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救援措施,如同连环救星。今年年初的会议更是明确了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方针,向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使得那些真正有购房需求的消费者敢于果断出手。

供需矛盾明显,以此次的地王地块为例,海淀区作为北京科技新贵们的聚集地,高端产业众多,高收入人群众多,对住宅的需求非常旺盛。然而,这块土地的供应却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开发商为了争夺优质地块,竞争激烈,不惜付出极大的努力。此次树村地块,其容积率仅为1.6,位于北五环沿线,是难得的低密度住宅用地。周边名校如清华附中林立,科技产业集聚,产业与教育资源双重优势,使其成为打造顶级豪宅的热门之选。

第三,资金避险成为关键,近期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企业崭露头角,加之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举措,使得美股全球资产面临重新估值,大量资金开始涌入我国。众人普遍认为,投资那些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的优质不动产,无疑是资金避险的最佳选择。

这波“地王潮”主要是由国企央企拉动,民企极少。

滨江集团,被誉为“杭州地产龙头”,实为罕见个案。在2024年,该集团成功夺得23块土地,其中22块位于杭州。自去年10月起,杭州的土地拍卖市场成交楼面价不断攀升,滨江集团在此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1月24日,滨江集团成功拍得杭州湖墅单元地块,成交价格为54.56亿元,该地块的楼面价为每平方米6.48万元,溢价率高达71.25%。紧接着,在3月25日的杭州土地拍卖会上,该集团再次以高价购得两块土地,其中一块是水电新村的“新地王”地块,另一块则是钱江新城二期的住宅用地,总成交额达到了25.38亿元。

3月18日,北京海淀区的一宗“地王”项目,其楼面价突破了10万元每平方米的大关。最终,中海地产成功竞得该地块,成交金额高达75.02亿元,溢价率达到了27.93%。

3月11日,成都市场上首次出现楼面价超过每平方米3万元的“地王”,由招商蛇口成功竞得。该地块的成交总价高达27亿元,溢价率达到了70.4%。

2月25日,上海静安寺社区的这块楼面价突破16万元每平方米的“地王”被成功竞得,而竞得者正是由静安区国资委全资控股的上海静投置新城市更新建设有限公司。

这一轮“地王潮”的第三个显著特征是,众多高等级城市不断推出高品质土地,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对稳定土地价格、稳定房价以及稳定市场的强烈预期。

众多“地王”现象在全国范围内涌现,尽管这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房地产市场的信心正在恢复,以及对市场预期的重新塑造,然而,这并不代表拥有房产的全国居民都能因此受益。房地产市场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房价的走势并无法仅凭“地王”现象来轻易预测。

打赏
凡注明"来源:北京房产网"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佚名】
0相关评论

新闻排行

热点楼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