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预测:房地产销售和投资降幅将收窄,未来1-2年实现止跌回稳

2025-01-17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次数:71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限购上海房产政策2025文件_上海房产限购政策2025_限购上海房产政策2025规定

对话嘉宾:任泽平

经济学家、泽平宏观创始人

预计未来1至2年房地产销售和投资降幅将继续收窄并“止跌企稳”。

于帅庆/来自北京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关系经济复苏、民生、就业和金融风险,必须稳步发展。”近日,经济学家、泽平宏观创始人任泽平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目前,中央召开会议确定2025年经济工作主基调,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措施,明确要求“稳楼市、稳股市”。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楼市基调,都释放出更多积极信号。

面对未来发展,任泽平认为,“近期楼市利好政策空前,政策环境已接近2014年最宽松阶段,预计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将出现下滑”仍将继续收窄,并在未来1至2年内实现“止跌企稳”。

此外,他还提出,房地产发展阶段已经发生变化,之前的紧缩措施要尽快调整,包括房地产从“防过热”转向“防过冷”。无需担心限购取消导致市场过热。目前是放宽限购机会。

有效激发购房热情

中国房地产报:您如何判断2024年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任泽平:2024年,房地产销售总体低迷。 1-11月,房地产百强企业销售额同比下降32.9%。销售额突破千亿的房企仅有9家,比2023年同期减少7家;百亿级房地产企业76家,较2023年同期减少32家。待售面积高位。截至2024年10月,商品房待售面积达7.3亿平方米,较2023年底增长8.6%,创历史新高。

总体来看,房地产市场呈现“先低后高”的走势。特别是“9月26日”政治局会议后,政策持续加码,核心城市房地产销售呈现“阶段性稳定”态势,稳定了市场信心。 。

中国房地产报:2024年以来,为解决房地产行业发展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涉及“白名单”、“收储”、限购限售政策调整等、利率调整等,您如何看待这些政策和市场?影响?

任泽平:总体来说效果是好的。比如,在“白名单”方面,10月17日,中央五部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到将“白名单”项目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相信“白名单”规模的增加和分配方式的完善,有利于保障住房交付,有效保证所有符合条件的项目得到合理的融资支持,惠及民生。

在收储方面,我提出了2023年至2024年建立住房银行的想法,收储保障性住房商品房。当前,我们面临着大规模的商品房库存问题。如果住房银行收集起来,储备起来用于保障性住房,这就是利国利民的善政。央行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融资方向是对的,但3000亿元资金规模较小,1.75%的资金利率叠加配套融资和运营维护成本,总体成本较高,本土收购动力不足。

从限购政策调整情况来看,今年一二线城市加快了放宽限购政策的步伐。目前,仅有北京、上海、深圳、海南等部分城市仍在实施。不过,从厦门、苏州、广州等城市全面放开来看,短期脉搏过后,市场似乎依然疲软。可见,单单放宽限购不能抱太大希望。稳定市场需要综合措施。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12月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扩大内需、稳定楼市、股市的宏观政策。您对于此次调整有何看法?如何实现“稳定”?

任泽平:我认为2025年可以从多方面发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

首先,需求端可以激发购房热情。可以继续放宽一线城市限购,出台首套房或改善型住房财政补贴政策。二是改善供给侧资源配置。对于闲置或库存较多的地区,减少土地供应,加快旧房改造或出租出售,盘活存量资产。三是在收储方面,资金规模要大、利率要低、期限要长。四是为供需双方提供金融支持。首套房贷款利率可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还要加大对优质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支持,免除商业银行按照政策要求发放“白名单”贷款,同时针对陷入困境的房地产企业实施专项债务化解计划等。

通过上述行动,有利于改善民生、救助房地产企业、改善地方财政、防范烂尾楼风险。一举多得,必有成效。

中国房地产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2011年以来货币政策立场的首次转变,这释放出什么信号?

任泽平:是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货币政策要“适度宽松”。这个想法是2008年至2010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提出的,14年后又被重复提出,可见其实力。以此判断,预计2025年将实施更密集的降息降准,政策利率累计降幅可能在50BP左右,累计降准在200BP左右。通过降准、购债等多渠道释放中长期资金,将保持流动性充裕,更大力度满足市场中长期资金需求。

“三招”救房地产

中国房地产报:从目前来看,房地产行业发展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

任泽平: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增多,比如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复苏基础薄弱、居民就业和收入预期不稳定等,这些都非常不利于经济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

中国房地产报:您对此有何建议?

任泽平:短期来看,三项措施可以拯救房地产。

一是成立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住房银行进行采购储备,收购开发商土地和商品房库存,用于租赁房和保障性住房。但利率要低、期限要长、规模要大、分配要公平。可以有效。

利率方面,目前保障性住房再融资年利率为1.75%,建议下调至1.5%以下,让国企购储收入覆盖成本;从条款上看,目前规定的保障性住房再融资期限为1年,可以延长。 4、考虑到保障性住房项目期限较长,还款期为15年至30年,相关资金收存期限必须与项目投资回收期相匹配;另一方面,3000亿元可能是一个初步尝试。政府购买和储备模式是解决房地产困境的有效途径。未来还需要继续增加。我认为,要将全国住房降级周期压缩到18个月内,所需资金总额将增至5万亿元;监管方面,购买和储存的商品住房将定位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要强化公平分配和底线功能,保障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需求。

二是继续降息,包括降低现有房贷利率,配合降低相关税费,降低购房成本,减轻居民负担,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三是全面取消限购,回归市场化,释放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

如今,一线城市广州已全面放开限购。深圳、上海未来也可以全面放开限购。北京可先放宽五环线以外和大型公寓限购,支持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稳定的。

长远来看,以“城市群战略、金融稳定、人地联动、房产税、租购”为核心,可以加快构建房地产新模式。

中国房地产报:您对2025年房地产市场有何预测,需要做哪些工作?

任泽平:我预计未来1至2年房地产销售和投资降幅将继续收窄,实现“止跌企稳”。

不过,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为66.2%,加上改善性需求,房地产市场仍有很大空间。根据我们测算,2024年至2030年,我国住房总需求约为65亿平方米,年均新增住房需求约为9.3亿平方米/年,不会大幅下降至较低水平。从结构看,2024年至2030年,刚性需求、改善需求、更新需求占比分别为29%、41.1%、29.8%。改善性需求将成为我国房市的最大支撑。

打赏
凡注明"来源:北京房产网"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佚名】
0相关评论

新闻排行

热点楼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