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都市白领、飞速发展的城市景象……深圳,被誉为“创新之都”,宛如一块强大的磁铁,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年轻人,他们怀揣梦想,勇往直前。然而,今年深圳房价的迅猛攀升,使得许多人原本的人生“小目标”转变成了“在深圳拥有一套住房”。
2016年,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购房者的心理预期价位持续以百万为单位攀升,甚至所谓的“千万豪宅”也可能只是位于知名小学附近的一套陈旧住宅。在那年的房地产市场热潮中,“买房就像买菜”已不再是戏言,而是许多购房者的真实感受。
怕高位接盘 也怕越来越买不起
陆瑶今年已经30岁,他在2016年加入了深圳的购房行列。尽管他在内蒙古赤峰市拥有两套房产,但大学毕业后,他并没有打算返回家乡。经过在成都和广州的辗转,2015年,陆瑶加入了一家在深圳的知名互联网公司,并决定在此扎根。作出这个决定后,购房便成为了他心中的一件要事。
2015年标志着深圳房价这一轮迅猛攀升的起始点。根据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以下简称深圳规土委)的统计,2014年11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的平均成交价格为26538元/平方米,较上个月增长了19.54%。在此之前的一年多时间内,深圳新房的平均成交价格始终维持在22000元/平方米上下。紧接着,2015年6月,深圳新房的平均成交价格每平方米首次超过了3万元大关,而到了11月,这一价格更是跃升至4万元之上。
房价的迅猛攀升,让初来深圳的陆瑶既感到了惊慌又充满疑惑。“在我看来,在深圳年收入达到100万元,与在广州年收入60万元、在成都年收入30万元的生活质量似乎并无太大差异。我对此感到困惑,不明白深圳居民的竞争力是否真的如此之高,以至于能够承受如此高昂的房价。我既担忧在高位接盘,又害怕未来会越来越难以承担购房之重。”
陆瑶公司驻地的南山区是深圳房价最为高昂的地带,为了通勤的便捷,他将购房计划锁定在了该区域。2016年3月,随着深圳户口的获得,陆瑶终于获得了购房的资格。然而,当时他的400万元预算在南山地区仅能购买一套70平方米以内的两居室。尽管他的收入在深圳并不算低,且父母也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即便如此,他仍感到购房之路艰难且压力沉重。
对于从事房地产销售的从业人员而言,深圳楼市的繁荣对他们是难得的“黄金时期”。有着五年地产销售经验的“90后”陈莹,用“苦中带甜”来形容这段经历。她表示:“日复一日地接待客户,处理成交(相关)事宜的琐碎工作。尽管身体上颇为疲惫,但内心却并未感到劳累。因为每当房屋成功售出,公司都会如数支付我的佣金。”
董兴同样投身于房地产行业,2015年10月,他被公司派往南山,承担起前海片区某住宅项目的销售重任。抵达前海后,他的角色不仅限于销售代表,更增添了一名购房者的身份。为了方便工作,同时看好前海片区未来的广阔前景,他以每平方米8.2万元的价格,在前海路上购置了一套小巧的住宅。
董兴购房的次数已达到五次。在此之前,他分别在罗湖、福田和龙华购置了房产。目前,他名下拥有两套住宅,一处在南山前海,另一处在龙华。
陈莹对董兴的过往生活心生向往。“在我们从事的这份职业中,以目前的房价水平,仅凭工资收入是难以攒够购房资金的。那些在这个领域内拥有财富的人,往往都是通过之前购置房产,然后不断置换得来的。”陈莹感慨道,“近两年来,我们这些从业者内心颇为煎熬。过去,即便凑集一些资金,也还能购得一套住房。”2011年,我刚刚踏入这个行业,在龙岗布吉从事房地产销售工作。那时,购房的首付仅需30万至50万元。彼时,房屋的单价不过一万多元。然而,时至今日,房价已飙升至四五万元每平方米。
董兴表示:“现阶段,我的工资收入仅能维持在深圳的基本生活开支,而那些储蓄,全都是我通过投资房产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他对于自己当初敢于购房的决定感到十分庆幸。
杜妍与男友于2014年11月携手,以每平方米3.1万元的价格,在龙岗星河WORLD银湖谷购置了一套面积为89平方米的四室住宅。首付高达100万元,其中一半是他们工作多年积攒的存款,另一半则是向亲朋好友借款所得。此外,他们每月还需承担9150元的按揭还款。那时,他们感到压力甚重,不仅要面对月供的负担,还需偿还对亲戚朋友的借款。如今,该住宅的单价已攀升至每平方米大约七万元。与此同时,他们俩的税前总收入亦上升至大约七十万元,终于感觉到手头有了些许宽裕。
不少人在错过购房良机后感到遗憾。在陈莹的售楼经历中,她遇到过许多对过去未能购房感到懊悔的客户。例如,她接待过一位客户,这位客户2008年抵达深圳,当时每月收入达到两万元,这在当时算是相当不错的。他曾看过一个楼盘,每平方米的价格为10400元,然而他最终没有购买。如今,该楼盘的价格已飙升至七八万元每平方米,他现在想买也买不起了。
世联行在2016年3月公布的数据揭示,深圳首次购房的门槛已经攀升至290万元,与香港持平,甚至超过了北京和上海。这表明,对于年轻人来说,若想在深圳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所,首付款几乎需要达到100万元,而月供则需超过一万元。回顾2012年至2014年,深圳首次购房的门槛分别为151万元、165万元和209万元。
调控不断加码 但跌10%就有人接手
陈莹发现购房目标愈发难以触及,然而,在房地产市场行情看好的时期,她频繁成交的喜悦依然让她对未来充满期待。然而,3月25日,深圳出台新的楼市政策,将非本地户籍居民购房所需的社保缴纳年限从一年延长至三年。随着调控措施的加强,她以往那种频繁成交的美好时光已然不复存在。
自“3·25”事件以来,房地产市场变得冷淡,消费者心态出现波动,客户数量显著下滑,销售业务遭遇了停滞不前的困境。公司面临资金回笼难题,于是强制要求员工加班,每日需拨打数百通电话,常常要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能结束工作,甚至威胁若销售业绩不佳将面临罚款。那段时间,对一线销售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陈莹感慨道:“痛苦被无限延长,而快乐早已消失殆尽。”
陆瑶当时正在挑选房源,目睹政府介入调控房地产市场,她预感房价可能出现松动,因此并未急于购买,而是密切关注房价走势。尽管如此,尽管交易量有所减少,但房价并未如预期般出现下降。
深圳规土委发布的数据表明,2016年5月份,深圳新建住宅的平均成交价格已攀升至每平方米5万元;紧接着,在6月份,这一价格更是跃升超过了每平方米6万元。
新房的价格持续攀升,让不少购房者感到不安,交易活动也有所回升。然而,10月4日,深圳政府再度加强调控措施,将非深圳户籍居民购房所需的社保缴纳年限从三年延长至五年,同时,对于在深圳无房产但有贷款记录的人士,其购房首付比例也被提升至了50%。
董兴认为,10月份的新政策相比3月份的举措,其效果更为迅速显著;在房地产产业链条中,银行起着关键的杠杆作用,因此,银根的收紧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要远超于需求的削减。
实际上,通过数据我们能够明显观察到10月新政策的显著效果,长期坚挺的深圳房价终于显现出松动并开始下降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深圳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较上月环比下跌了0.5%。同时,深圳市规土委的数据也显示,11月份深圳新房的成交量环比减少了超过三成,新房的平均成交价格为54986元/平方米,环比降幅达到了1.12%。此外,11月份,二手住宅的成交量同样环比下降了大约一成。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在11月份,深圳市的二手房住宅交易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54670元,较上个月下降了3.7%。
董兴向记者透露,他在前海路购置的那栋住宅,其单价已由当初的8.2万元每平方米降至目前的7.2万元每平方米。前海路上的二手房普遍出现了价格下调,目前该区域的平均价格已降至7.7万元每平方米,而之前则是8.5万元每平方米。即便他从事地产销售多年,也未曾料想到房价会如此急剧地下降。
陆瑶在南山区长期关注二手房市场,她坦言自己运气颇佳,庆幸自己在10月新政出台之前并未急于购买。事实上,今年“十一”期间,陆瑶的母亲特地从外地飞抵深圳,急切地想要尽快帮儿子完成购房事宜,以了却一桩心事。然而,就在她抵达深圳不久,新政便突然发布。“我们预感到房价可能有所下降,因此并未急于出手。”陆瑶解释道,“如今房价确实在下跌,幸亏我当初没有购买,否则可能损失数十万元。”
陆瑶正在考察南山地区的几处二手房,自“10·4”新政实施以来,这些房源的价格普遍下降了8%至10%,与去年12月份的价格相仿,不过也有一些楼盘并未出现降价。他特别关注了一套位于英达裕龙园的72平方米两居室,原本业主的报价为480万元,而新政出台后,价格已经降至420万元。陆瑶的期望成交价格定在400万元,他打算在业主将价格降至这一水平时达成交易,然而业主却以420万元的价格将房产出售给了另一位买家。目前,我不得不继续关注小区内其他相同类型的住宅。我觉得房价的跌幅不会太大,大概10%左右就会有人愿意接盘。
回到均价2万多元时代? 显然已毫无指望
与其他一线城市相较,深圳的确面临人口密集、自有住房比例偏低、适龄购房者比例较高的状况,这些都是推动房价持续攀升的长期动因。然而,在董兴看来,本轮房价的迅猛上涨,实则源于购房者的跟风心态。当大家都不购买房产时,房价难以攀升;可一旦房价略有上升,购买者数量便会增多,进而推动房价进一步攀升。
长期以来,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核心目标在于遏制投机性需求,然而,鉴于投资途径相对匮乏,大量资金仍旧涌入房地产市场。
在南山的一个住宅项目,由董兴主管,项目实施前,一位物流公司的负责人利用公司旗下众多员工的购房资格,一次性购得十几套住宅。随后,“10·4”调控新政策发布,在南山另一个商务公寓项目中,陈莹所在的团队也见证了类似现象,一位企业主以现金支付约4000万元,一次性购得六套公寓。
董兴与陈莹向记者透露,南山项目所吸引的买家均具备一定实力,而那些首次购房的刚需族通常会选择前往龙岗、坪山等地,这些区域的房价相对较低。
陈莹指出,目前在南山区购置房产的,要么是企业家,要么是那些想要改善居住条件的换房者,“他们之前在房价较低时购置了房产,如今将房产出售后,手头有了数百万元现金,但仍旧不敢随意挥霍,最终还是决定用来购房。”“而对于那些未曾购房的年轻人来说,若是工薪阶层,即便父母能一次性拿出不少资金,也仅能在(原)关外区域购置一套小户型两居室。”
即便是在龙岗和坪山,每平方米的均价也高达三四万元。董兴指出,目前深圳并不存在所谓的房价低洼地带,“前海、后海等区域虽然价格高昂,但至少在龙岗、坪山等地,应该为有购房需求的群体留出一定的价格空间。”
深圳市住建局副局领导洪海灵指出,近期深圳的居住开销持续上升,住房的供需不平衡问题愈发明显。在这种高房价的背景下,深圳各企事业单位在吸引和保留人才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在不断加大。
深圳土地房产委员会房地产业务负责人苗晶亦表示,深圳房价的迅猛攀升对人才的吸引产生不利,同时阻碍了深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城市竞争力的增强,给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部分企业家对房价迅速攀升现象感到忧虑。深圳一家科技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表示:“若从企业可负担的薪资水平来看,我们最多只能给员工加薪15%,然而房价在一年内涨幅过大,这导致员工在深圳的生活成本剧增,进而使得我们吸引人才变得更加棘手。人才流失后,企业未来的发展动力将严重不足。”
2016年9月,深圳正式出台了《关于完善人才住房制度的若干措施》这一政策文件,明确指出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深圳计划新增建设和筹集40万套保障性住房以及人才住房,其中人才住房的供应量将不低于30万套。深圳市政府期望通过调控和整治商品住宅市场,并构建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并行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双轨并行”的发展模式,以此进一步稳固房地产市场。
目前,在严格的调控措施影响下,深圳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呈现出放缓的趋势,房价和成交量同时出现下降。然而,显然想要重返每平方米2万多元的平均价格水平已经不再可能。
陆瑶期望在年底前完成购房事宜。尽管支付了超过一百万元的首付款,每月还需承担1.5万元的按揭,然而他如此表示:“这就像是强制性的储蓄,否则这笔钱也就浪费了。”
尽管杜妍与她的男友已拥有一套住宅,且他们的收入颇为丰厚,然而他们依旧谨慎消费。鉴于未来计划将双方的父母从农村接到深圳居住,杜妍决定将原本用于购买婚戒和汽车的预算全部节省,以便在龙岗购置第二套房产。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陆瑶、陈莹、董兴、杜妍均为化名)
“一天一价”加剧群体性恐慌
2016年春节过后的第二个周末,王小欧夫妇购置了婚房,于是他们来到了上海市闵行区的房地产交易中心,目的是办理房产证。他们早上9点就抵达了,却发现排队的人数已经超过了200人。面对这样的情况,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建议他们第二天早点来办理。
在闵行并非独有,上海各区房地产交易中心的门前同样人头攒动,众多人正等待着房屋产权的变更。清晨7点钟,黄先生便加入了队伍,他手中的号码是“3288”,这个号码意味着在他前面还有282位等待办理过户手续的人。黄先生向记者透露,春节期间,上海的二手房价格急剧攀升,房东们频繁提高价格。我购置的是位于内环的一套老旧住宅,节前其标价为500万元。在购房谈判过程中,房主曾四次提高售价,到了节后,房价更是上涨了近100万元。幸运的是,我并未遇到其他换房者所遭遇的二手房业主违约问题。
新房供不应求,这主要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弥漫着恐慌情绪。在上海,一进入年初,只要新盘开盘,几乎都能迅速售罄,成为“日光盘”,数小时内数百套房源被抢购一空。事实上,“有钱也难买新房”的现象在春节前就已经开始显现。
张勇工作仅两年,起初并无购置房产的念头。然而,今年上海房价的急剧攀升让他感到焦虑不安。自一月份起,他开始积极看房,却惊讶地发现,上海几乎所有楼盘都进入了“封盘”状态,等待涨价。众多楼盘的销售中心几乎一致表示:“房源已售罄,敬请期待春节后的开盘,但具体开盘时间无法确定。不过,价格肯定会上调,涨幅在2000至5000元以上。”
春节过后的第二个星期,在上海地区,开盘的楼盘数量仅有五个。其中,位于嘉定的一个满足基本需求的住宅项目,竟然再次出现了人们为了抢购而裹着被子排队等候的情况。
今年开春,新房价格高得令人望而却步。张勇费尽周折,终于在3月份等到了一个机会。他之前在闵行区看中的那个楼盘,从春节前的每平方米2.9万元涨到了3.5万元。面对这样的涨幅,他无奈地选择了放弃。于是,他转而购买了一个位于更远郊的嘉定马陆镇的楼盘。虽然这个楼盘的品质略逊一筹,地理位置也相对偏远,但总价格仍能保持在300万元以内。购置这所住宅实属不易,我亦是通过多方渠道,借助他人之力方才成功获得。
中原地产的监测数据揭示,3月份上海住宅市场的平均交易价格达到了每平方米33065元,这一数字远高于2015年12月时的上海二手房平均交易价格,后者仅为每平方米26530元。
房价的迅猛攀升使得众多有购房需求的民众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在上海某国有企业任职的李先生,在四月向公司递交了辞职信。原因是:“我刚刚通过贷款购置了房产,目前我的收入根本无法承担房贷。”
2016年伊始,众多像李先生这样的新上海移民突然意识到,在上海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居所变得异常艰难。
杠杆虚火让刚需“铤而走险”
小黄急于购置房产,却因首付不足而烦恼。今年二月,他意外得知,除了银行贷款,还可以通过中介或互联网公司获得首付支持。自2015年起,搜房网等互联网企业推出了成本较高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首付贷”。在这种贷款方式下,无需抵押,最高可贷得房屋总价20%。购房者的首付款项被巧妙地转化为年化收益率为8%至12%的P2P理财产品,并对外进行销售。
记者经过调查发现,与过去楼市回温的情形不同,今年上海房价急剧攀升,地王现象屡见不鲜,这一现象与金融杠杆的推动作用紧密相连。众多投资者在首付贷和场外配资的助力下涌入房地产市场,凭借微薄的资金撬动巨额杠杆,导致购房恐慌和“日光盘”现象频繁发生。
年初在松江举行的一场开盘活动,天色微明时便已人潮涌动、摩肩接踵。大门一开,外围等候的人们便如潮水般涌向现场,唯恐错过抢购好房子的机会。结果,我们因为到得较晚,最终与这个项目失之交臂。
何氏夫妇,身为上海的白领,对于此次的失误深感懊悔。自“3·25新政”在上海实施以来,他们在一夜之间失去了购房的资格。
3月25日,上海对二套房的首付比例进行了上调,并且通过对外来人口购房实施限制等手段,提升了购房的难度。对于非上海户籍的何先生来说,他目前的社会保险缴纳时间还不足两年半,但根据新政策,非上海户籍的家庭在购房时,需要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的年限,且需满足自购房之日起往前连续缴纳五年或更长时间。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也启动了对“首付贷”及其变种的排查和禁止活动。
政策出台得太突然,导致众多人为了购置新房,不得不先将自有的住房出售,可如今却无法进行房产置换,他们只能耐心等待三年,届时才有资格重新购房。何先生感慨道,这次的新政策,对许多人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策咨询研究部的研究数据表明,约七成外来人口的基本需求和置换愿望受到制约。这一现象导致上海的房价上涨速度逐渐减缓。
新政突袭“冰封”楼市
房地产市场热度持续攀升,紧绷的调控措施在“金九银十”交替的关键时刻突然发力,直击京城。9月30日夜晚,京八条政策正式出台,规定首套房和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分别上调至35%和50%。此举有效遏制了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同时也让那些尚未购得房产的刚需族对房价的稳定甚至下降抱有期待。
在政策实施之前,我们通常主动联系卖方,商定看房的具体时间;有时联系过于频繁,以至于卖方客户感到厌烦。然而,政策实施之后,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转而成为卖方主动给我们打电话,询问“之前来看房的客户觉得如何,是否有购买意向?”这种转变可谓是天差地别。刘强这样对记者说道。
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的数据显示,10月份的网签数量从9月的3万套左右骤减至大约2万套。“不仅如此,北京二手房市场的实际成交量也在持续下降。”胡景晖指出,甚至有部分在9月份已经签订了购房合同的客户出现了违约行为,取消了他们的购房计划。
新住宅市场也呈现了“热度下降”的趋势。在北京市海淀区的如园项目,销售负责人正为接下来的销售计划绞尽脑汁。在国庆节之前,每天都会有三十到四十组客户前来咨询,每月的销售量接近二十套。然而,自10月份开始,每天前来参观的潜在买家寥寥无几。我们是否应该调整价格,还需观察一段时间再做决定。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统计资料亦表明,在10月份,新建商品住宅的平均价格达到了3.82万元每平方米,较之9月份的3.85万元每平方米有所减少,而成交的套数则减少了大约四分之一。
尽管业主所设定的挂牌价格并未显著降低,然而,交易量的持续减少终将导致价格的下滑。这是经纪人代先生的观点。
亚豪君岳会的统计数据揭示,截至12月18日,12月份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套数共计3728套,成交面积达到45.47万平方米。这一数据与上月同期相比,无论是成交套数还是成交面积,均有所下降,降幅达到了2%。进一步观察,与11月和10月相比,12月的商品住宅成交环比跌幅分别为30%和32%,但12月份的跌幅较之前两个月有所缩小。
经历2个月严厉调控后,北京楼市销量开始企稳。
孙浩成功换房后,回首过往的抉择,对自身的决断力大加赞赏。他感慨道:“瞧,这才12月,我在南三环购置的那处房产,同类型的房源价格已上涨近百万,均价已攀升至6万元。若拖到年底才购买,恐怕只能追悔莫及了。”
陈翔远,这位10月初才开始考虑购房的“北漂”,在运气上远不及孙浩。他,浙江嘉兴人,自三年前起便在玉泉路租住一套距离工作单位较近的一室户。进入下半年,单位同事纷纷热议购房事宜,他们建议陈翔远应抓住调控的时机,尽快去看看房子。
陈翔不久前整理完毕租赁的住所,携带着所有物品搬至石景山区老山周边,入住了一栋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一室户住宅。这套面积40平方米的居所,他付出了250万元的高价。然而,在入住当天,他从邻居口中得知,在今年三四月份,同样的250万元足以在这栋楼中购得一套小三室户型。
来源:尚舒房,经济参考报,凤凰房产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
请在公众号后台,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深圳楼市|城市更新|买房参考|建筑设计
